解码新时代军人的信仰基因
倘若把历史的时钟向回拨转90个年头,在由贵州通向湖南的崎岖山路上,正有一支衣衫褴褛、武器简陋的中国军队,迈着沉重而坚毅的步伐向前挺进。出于行军安全考虑,这支队伍的军旗平时被收纳在一个用油画布改制的袋子里,但这面绣着镰刀和锤子的火红旗帜,早已深深印刻在每名战士的脑海里。正是出于对这面旗帜的绝对信任,他们才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这条充满艰险的漫漫征程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这支军队中,还有一位来自异国他乡的传教士也时常关注着这面旗帜,只不过他的注意力并不是旗帜本身,而是那块包旗子的油画布,因为那上面残留着原先绘制的宗教图案,一颗象征着耶稣基督降生的伯利恒之星,这颗星给了他继续前行的动力。
熟悉这段历史的同志可能已经猜到,这支由贵州向湖南挺进的中国军队,就是由贺龙、任弼时、萧克、王震等人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、六军团,即后来的红二方面军;而那位外国传教士,就是和红军共同行军18个月的瑞士牧师鲁道夫·勃沙特。长征路上的艰辛与不易,大家已经看过听过了太多太多。正是在这种极端的境遇之中,信仰的力量才得到了充分的彰显与诠释。在勃沙特这位基督徒眼中,所有的磨难都是上帝对他虔诚程度的测试;而对于红军将士来说,长征却是一场关乎生死的终极考验。有很多人为此献出了年轻的生命,但活着的人始终紧跟着党旗向前走,走向延安、走向西柏坡、走向新中国。是什么支撑着他们的身躯和意志?答案只有两个字,那就是“信仰”。
(共3799个字)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